“山水模式”绘文明乡村新景 湖北鄂州打造美丽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沼山之美,美在山水灵动,美在历史古韵,美在自然人文,醉在淳朴民风民情,醉在宜居宜游的人文景观,带着沉淀的历史文脉和底蕴,让沼山这块古老的土地,滋长了“山水乡愁,恬
沼山之美,美在山水灵动,美在历史古韵,美在自然人文,醉在淳朴民风民情,醉在宜居宜游的人文景观,带着沉淀的历史文脉和底蕴,让沼山这块古老的土地,滋长了“山水乡愁,恬淡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沼山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念好“山字经”吃好“生态饭”,将旅游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产业精心培育,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绘就美丽“底色”。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沼山镇全域旅游正逐步实现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
依托资源优势 加快转型升级

正在建设生态园一景。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沼山森林公园松竹苍翠、沟壑纵横;非物质文化遗产玉连环精粹代代传;桐油村港背湾穿花龙舟赛尽展民俗风采……位于梁子湖畔的沼山镇,山水林田湖错落有致,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造就了沼山镇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沼山镇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快。早在2012年,沼山镇抓住胡柚产业的发展机遇,举办了首届胡柚采摘节。每年胡柚采摘时,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人是摩肩接踵的,车是鱼贯而入的。热闹了平日里安静祥和的小山村,也带火了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农家饭馆。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沼山镇乡村旅游品牌不断深入人心,经济效益随之凸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消费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很难有所突破。
如何破题?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沼山镇走出了一条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了新发展。
一村一幅山水画,一户一处田园景。依靠好山好水好资源,沼山镇厘清原来乡村游“散、小、乱”的状态,以全域旅游为总基调,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向内容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转变。
沼山镇重点规划打造“三线”“三游”:环湖生态观光旅游线、农旅融合研学旅游线、沿山户外徒步旅游线。将周胡谈、孙胡谈、西家海等美丽乡村示范点、张裕钊文化园、泉天牡丹花谷、乐华花卉生态园、梁湖碧玉生态园、沼山森林公园等景点有机串联起来,促进花卉观光摄影游、张裕钊书法文化游和农耕文化体验游,推动“田园变公园、农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将绿水青山的潜在优势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今,沼山镇多处景点成为打卡地,令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旅游产业发展成果。
深化产业融合 增强发展动力

图片来源:鄂州日报
4月3日,又是周末。大清早,乐华花卉的负责人金恢华便忙碌开了。
自从去年开办农家乐,这位鄂州鲜切花种植第一人,又成了大忙人。他在基地办起了农家乐餐厅。每到周末,包厢早早就被预订一空。
“今年2月中旬新增了5个蒙古包,开业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10万元。”金恢华谈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兴奋不已。“我们从传统农业的发展中,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好办法。”坚定,从他兴奋的脸上投射出来。
初春时节,徜徉在沼山镇,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品尝风味独特的农家美食,感受多姿多彩的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别具“沼山味”的特色农家民宿,漫游乡村旅游景点,处处呈现出美丽如画的景象。
如今的沼山,不仅是一幅“自然山水画”,而且是一张“人文山水图”,成为沼山镇打造乡村振兴的缩影。
从一个传统的乡村旅游景点,到如今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融合”是沼山镇蝶变的引擎,亦是沼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
沼山镇因地制宜,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金、资源、产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力求有差异、成规模、有特色,促进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围绕和谐相融生态田园,大力发展乐华花卉、沼山胡柚、沼山火龙果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业态,推动“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将张体书法、穿花龙舟、玉连环、牌子锣的保护与传承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一进行谋划,推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配套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梁湖碧玉生态园、王子田园综合体、乐华花卉基地、泉天牡丹花谷……通过做好融合文章,沼山镇更多的“美丽资源”正在转化为“美丽经济”。
文章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ezdxxb.cn/zonghexinwen/2021/042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