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民歌地理环境初探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鄂州市位于湖北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是武汉城市圈内距离武汉最近的城市。鄂州市辖鄂城、梁子湖、华容3个区。人口102万,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鄂州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拥有
鄂州市位于湖北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是武汉城市圈内距离武汉最近的城市。鄂州市辖鄂城、梁子湖、华容3个区。人口102万,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鄂州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是闻名全省的百湖之市。
鄂州历史文化悠久,其建制十分复杂,历史上或为王都、或为帝都、陪都、郡、州、军、县等。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都,取名武昌,曾二度立都。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建邺(今南京市)并称“东都”和“西都”。到了晋代,鄂州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仅次于建康(南京),之后一段时间,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南北朝以后,其地位逐渐下落,被降为县等。鄂州历史文化具有鄂文化、吴楚文化、三国文化等多元化文化特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汀祖镇出土了一件编钟,后来又在鄂钢工地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件陶塑虎座凤鸟悬鼓,钟和鼓这两种乐器几乎成了楚文化的象征器物。鄂州丰厚的历史积淀、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孕育民间歌曲的土壤。
一、鄂州地带的古代民歌
鄂州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著名的古代民歌《越人歌》、《西洲曲》与鄂州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鄂州地处长江中游,地形地貌状况较为复杂,“长江自岳阳至九江一段略呈等腰三角形,底边是幕阜山主脉。幕阜山北麓有两条大的长江支流,一是陆水,一是富水;两条支流与长江之间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陆水和富水之间,幕阜山脉有两条余脉向北伸延,直抵长江岸边,蛇山和西山便是尾闾,在古代产生了两座城池,一为夏口,今武汉市武昌,一为鄂县,今鄂州市城区”[1]。鄂州市城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长江水域流程经鄂州地段达90公里,“江水东过白虎矶北”进入鄂州市境内[2],白虎山即今天的白浒山,位于现在葛店的白浒镇地段,江水沿岸经赵家矶、杨林头、碛矶、上碛矶、三江口、马桥、樊口、樊港、大小洄、钓台、蟠龙矶、五丈港、燕矶、观音港等,江水通过这些港口与鄂州的大小湖泊相连,构成纵横交错的江湖体系。长江孕育并滋生了众多的河川湖泊,也催生了多姿多彩的鄂州民歌文化,著名的古代民歌《越人歌》就是流传鄂州一带最早的一首民歌。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鞋),立于流水之上(旁),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鼓锤)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上前求见)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资料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退后)查(拱)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锦鸡形)之舟,……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至越泽,乃楚说之曰:
今夕何夕兮,
搴(泛)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
蒙(含)羞被好兮(怀情)兮,
不訾(顾)诟耻,
心几顽(痴迷)而不绝兮,
得知遇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知),
心说(悦)君兮君不知”[3]
战国时期(公元770—前467年),鄂君子皙所封之鄂邑,鄂邑就是指今天的鄂州乃至鄂东南一带。据刘向《说苑》记载,鄂君子皙乘青翰之舟,下鄂渚,驾船的越人唱起了这首优美动听的民歌。这首歌的歌词堪称是楚辞的先声,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后世研究它的学者众多,但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有的说是献给鄂君的一首赞歌,有的认为是一首情歌,有的专家则论证为一首同性恋歌曲,各种观点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基本达成共识,就是这首民歌的产生地就出自鄂州一带。有的专家甚至论证这首《越人歌》的所在地是鄂州的梁子湖。“《越人歌》是产生于鄂君子皙泛舟新波之中的。新波的‘新’应该是一个时间概念,指春汛之期,江湖水涨,新波荡漾。鄂君子皙泛舟时,身着长袖“斑丽褂衽”,且披着五彩斑斓的绣被,亦说明当时正是气温尚冷的三月桃汛季节。这个‘新波’的地点,按鄂君所封鄂邑的地望位置来看,应该是梁子湖。梁子湖西周时称樊湖,战国时称鄂渚,今称梁子湖。春夏水涨时,平衍八百余里。九十里樊川贯通其间,东有樊口与长江相连,西有江夏‘驿渚’与江湖相通。鄂君子皙无论从鄂邑西五里的樊口,还是今大冶西畈乡之古鄂主城左近的高河放舟入水,泛游梁子湖新波,都是极其便当的。如果雅兴甚浓,便可东出樊口,或西出驿渚,荡漾于长江之波,乃至远泛洞庭湖,都可畅行无阻,尽兴而游。故《武昌县志》云:“昔鄂君乘青翰之舟,下鄂渚,浮洞庭,榜人拥节而歌”。《越人歌》问世于新波者,乃梁子湖春汛之期平衍八百余里之新波也”[4]。
文章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ezdxxb.cn/qikandaodu/2020/0828/355.html
上一篇:党旗与列车同行:鄂州球团厂运输车间党支部“
下一篇:鄂州牌子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