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樊口载春酒 步上西山寻野梅 ——鄂州之行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即将离开黄州的苏轼在描述自己四年中常到鄂州活动时说:“及今四周岁,相过殆百数,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赠别王文甫》)[1]2260四年间上百次的到鄂州,鄂州之行对于苏
即将离开黄州的苏轼在描述自己四年中常到鄂州活动时说:“及今四周岁,相过殆百数,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赠别王文甫》)[1]2260四年间上百次的到鄂州,鄂州之行对于苏轼而言,意味着什么呢?鄂州位于长江中游,在唐、宋时称为武昌,今有鄂黄长江大桥与黄州相连①。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近五年,曾百余次到访鄂州。他游西山、逛樊口、会友人、品美食,留下了《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武昌西山》《菩萨泉铭并叙》等诗文名篇;又与鄂州知州朱寿昌联手组织、推动拯救溺婴的善举。鄂州被苏轼看成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他在这个交汇点里的活动让他找到了贬谪困境中的一些慰藉,他在这个交汇点的创作增添了山山水水的人文色彩,丰富了鄂州文化的内涵,提升了鄂州的文化地位。对他而言,鄂州之行更具有突围的象征与意义。
一、描写自然美景,赋予山水人文精神
西山是鄂州最有名的景点。西山,古名樊山,因在鄂州城的西边而得名。三国时孙权曾在山上修建避暑宫,有菩萨泉、九曲亭、孙权试剑石等景观。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苏轼鄂州之行就是上西山,寻九曲亭,上孙权试剑石,看山顶菩萨泉,访芦洲、樊口等地,并留有许多诗文作品。来到黄州不到两个月,元丰三年(1080)四月,应杜沂(字道源)之约同游西山,作诗《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其一写酴醾花,“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2]1044,在暮春时节,其他花都开过了,清婉的酴醾花寂寞地开在曾经的吴国故苑西山上。“无风香自远”写出了酴醾花自信、高洁、不张扬的品格,赋予了酴醾以神韵。诗其二借西山顶上的菩萨泉,以议论立意,用“虚名空自缠”告诫自己不要被虚名所累。
后来苏轼又多次游历并创作,他描写西山景色优美、风光秀丽的作品还有:
江南武昌山,向我如咫尺。春蔬黄土软,冻笋苍崖拆。(《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2]1126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徐行欣有得,芝术在蓬莠。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游武昌寒溪西山寺》)[2]1049
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2]1054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武昌西山并叙》)[2]1457
鄂州樊口的景色也十分幽绝,诗歌《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展示得最为突出: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2]1607。
诗歌一气呵成,美景一一呈现笔下,樊口层峦叠嶂,草木葱郁,积翠如烟,千山耸立,峡谷奔流,林幽水复,奇绝无比。诗人借山水画“烟江叠嶂图”描写了樊口桃源仙境般的美景,书写酣畅,下笔痛快淋漓。此诗并不是写在贬谪黄州期间,而是写在几年后的元祐三年(1088)冬,其时苏轼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翰林学士,黄州之贬对他而言早已时过境迁,恍若隔世,然而王晋卿的一幅画却骤然撞开了他对樊口的记忆,足见他对此地美景的留恋。风涛江烟、暮雨冬雪铺展于笔端,景物描写的传神莫过于此了!
二、记述亭台景观,展示适意逍遥情怀
苏轼不只欣赏自然美景,对恰到好处的人文景观也十分钟情,比如鄂州西山上的九曲亭。西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3],沿着羊肠九曲的路走上去,有一个亭子,可惜早已废弃。亭子周围都是百围千尺的参天古木,苏轼等曾多次流连于此,叹息没有条件重修。没成想有一天忽然雷雨交加,毁掉了亭子旁边的一棵古树,竟然使得废亭周围有了足够的重建空间,有如神助的机会让苏轼等欣喜不已。其后,他们就原址重建,命名为九曲亭。“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亭子建成适逢苏辙来黄州,于是苏辙创作了著名的《武昌九曲亭记》。弟弟不愧是哥哥的知音,此文虽然叙述建亭的经过,但更重要的是刻画了苏轼“以适意为悦”的洒脱,“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的人生追求: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
文章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ezdxxb.cn/qikandaodu/2020/0803/334.html